更新时间:2020-12-06

星际探索:“路过”


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旅途》

看完电影时就很想写点东西,两觉过后很多想法都难以捕捉,想到哪写到哪,留个记录。

以太空为舞台描绘孤独的电影,《星际探索》不是第一部也不会是最后一部。无论群体还是个体,当置身无限的宇宙时,都不得不直面自身存在的渺小与偶然。很高兴这部片子没有过多涉足文明与宇宙的关系这样的宏大命题,而是把重心放在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上。影片过半时,其中的情绪与情境让我想到朴树的《旅途》。歌曲开始于一个梦境,在旅途未完时戛然而止,相比之下,影片至少还为男主交出了一份答案。前几句歌词是这样唱的:

我梦到一个孩子 / 在路边的花园哭泣 / 昨天飞走了心爱的气球 / 你可曾找到 / 请告诉我

罗伊的心理困境串起了全篇。稳定的心率反映对周边事物的疏离,与爱人的紧张关系既是这一状态的后果,同时也与后文男主父亲对待家庭的态度形成了对照。如果说罗伊的问题源于家庭中父爱的缺失,这样的解释也未免落于俗套。我更相信父子关系只是一个比喻,罗伊的孤独代表着普遍存在的与外界的隔阂以及对自身存在的困惑,而父亲则代表缺失与寻觅的部分,后者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一团未知的抽象概念——正如罗伊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两者孰为因孰为果则并不重要。

飞到遥远的遥远的那座山后 / 老爷爷把它系在屋顶上 / 等着爸爸他带你去寻找

如果一定要找到某种对应关系,那么被挂在屋顶上的气球就是被指明踪迹的男主父亲,像消失在云中忽然露出了引线的风筝。当然这种对应关系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只是我的强迫症犯了哈哈哈。对罗伊而言,在电涌现象发生前,失踪的父亲只是一个无法触碰的符号,而太空作业则是逃离环境的手段。当得知父亲的消息并接受任务后,二者有了全新的含义。星际航行成为一段寻找答案的旅途,父亲对罗伊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血缘,他是罗伊为数不多的自身与外界的关联,此时父亲幸存的消息如同生活打开了一道出口,迫使罗伊展开行动。

有一天爸爸走累了 / 就丢失在深深的陌生山 / 像那只气球 / 再也找不到

孩子弄丢了父亲,罗伊则不断失去同行之人。以类型片的角度看,罗伊的几段旅程似乎相当割裂:不但人物退场过于潦草,月球枪战、实验生物袭击、团队内讧等几个片段也显得无头无尾。看到有观众因为这些原因打低分真的很遗憾,因为这些反类型处理并不是随手布置的,更谈不上失败,它们很好地完成了对罗伊心理状态的描写,而这正是影片自始至终的重点所在。以月球枪战为例,镜头以近景、视点镜头为主,不侧重交代战场形势的变化,模糊朦胧的音效以及晃动、被遮挡的镜头,正对应罗伊对外界的感知。枪击、死亡、失重、黑暗,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月球车旋转飞入月球暗面的画面我太爱了),而视听语言传递给观众的情绪却是困惑与疲倦,内部与外部的矛盾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并精准地表达出来,其他几场戏同理。

以更大的尺度去看,旅途几次事件的发生与结束毫无征兆,主角身边的角色有如走马灯般不停更换,同样旨在描述主角与外界的关系:事件的走向无法掌控,人的际遇不可预测。串联起每一幕的并非情节的关联,而是情节所传递出的情绪,穿插全片内心独白以及心理检测正是作此用途。罗伊在星球间降落与起飞,与他人相遇又别离,与一切匆匆告别然后再一次独自上路。这不但是一次星际探索,也是对内心、对孤独的探索。正如歌词所写:

这是个旅途 / 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 / 我们偶然相遇 / 然后离去 / 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

最后,还有一个联想是,歌词中的孩子、爸爸与老爷爷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不同阶段,而电影中罗伊与父亲同样可以互为镜像,两人的结局也可视为两种不同的选择。不管创作者是出于仁慈,还是商业化上的考虑,罗伊在片尾终于开始跨越边界,开始live and love。刚看完时不喜欢这个结局,现在觉得也还不错。

最后的最后,虽然没什么可讲了,不过还是把余下的歌词贴上来吧。

我们路过高山 / 我们路过湖泊 / 我们路过森林 / 路过沙漠 / 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路过幸福 / 我们路过痛苦 / 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 / 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星际探索Ad Astra(2019)

又名:星际任务(港) / 星际救援(台) / 星际探险

上映日期:2019-12-05(中国大陆) / 2019-08-29(威尼斯电影节) / 2019-09-20(美国)片长:124分钟

主演:布拉德·皮特 汤米·李·琼斯 丽芙·泰勒 鲁丝·内伽 唐纳德 

导演:詹姆斯·格雷 编剧:詹姆士·格雷 James Gray/伊森·格罗斯 Ethan Gross

星际探索的影评

Gene
Gene •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