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5

电锯人:第八集


说在前面的话

我非常喜欢这一集!于是在《进击的巨人》之后,也是久违的又一次进行了截图,以进行评价。之所以平时写评价的时候都不先对影视作品进行截图,一是因为这段时间习惯了用手机进行码字,二是因为截图很费时间,差不多就和写下文本来所需要的时间一样。最近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写,所以在一些方面上就有点偷懒了。

比较电脑端和移动端,更有优点。电脑端现在更方便编辑,输入的速度会快上几倍,而且不至于说一天写个上万字手指头就受不了。但移动端的慢却又有独特的优势。由于输入的不方便,导致了在输入速度上必须的慢。但这一份慢,同时又导致了写作者本身有更多的时间去对文字内容进行思考。于是能造就不一样的行文风格和格调。这就像是歌曲的调,虽然只是背景,却无形中束缚和影响着表演和行动。例如,听着节奏感高、紧凑的歌曲来跑步,听着舒缓悠扬的歌曲来放松。

话说远了,让我们来进入主题。

总起

作为总起,先引用剧中角色人物“武士刀恶魔人”的一段台词——“看来你们无法分辨味道的好坏;这也无可奈何。听说幼时只吃同一种味道的东西,长大后舌头会变迟钝。舌头迟钝,幸福的感觉也会随之下降。”

这一段话于剧里剧外都是莫大的讽刺,又不失为事实。在此之外,我还想加上一句——“我喜欢把最好吃的食物留到最后享受”。这是我的习惯,所以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会按照同样的理念,先是顺着作品的推进顺序依次对觉得有趣的地方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再进行简单的总评。

实际上这一集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别有用心”的,都独具匠心,所以理论上假若真要说,是可以把每一个镜头都截图出来说一遍。但要这样的话,功夫也太多了,而且会显得没有侧重点。所以我只挑我觉得特别有趣的,例如包含了意象的、别具一格的等等,有方向和侧重地来进行简单讨论。

逐段分析讨论

OP前

单集影片00:00-04:13这一段是对《电锯人》S1EP6结尾时最后一段情节(即姬野私自将电次背回自家中的后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写和表现。虽然是同一情节,但是使用了不一样的角度和表现手法,作画手段和演出也全然不同。从细节和内容上面来说更为详尽,可以是之前内容的补充。镜头语言到位,用意明显,可以看得出制作者的用心良苦。其中人物的动作衔接到位,关键处齐全,使得整体观感非常流畅。

在00:17-00:22处,背着电次进门的姬野不小心摔倒,其背上的电次也随即倒地,碰到了一旁的高脚椅,从而导致最后面的那张高脚椅被撞到在地。这里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意象。两张高脚象征着两个喝醉了酒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姬野和电次的互动,大概他们就都不会这么的醉,也许就不会出现姬野背电次回家的这一情节,那么就不会出现摔倒的这一幕。换句话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电次“导致了”姬野这一次的摔倒。

再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电次“碰到了”姬野。而在两张椅子中,电次是那一张摔倒了的椅子。于是就是电次碰到了椅子,而“导致”电次自己“摔倒了”。所以我们可以说“椅子”是象征:而这时运用了这一象征,借用影视手法,把意象和其象征物放在了同一个镜头里,可以说是比较巧妙的了。

在用法上便就是,用同一个视角框里的意象来象征着主人公,起到了相互呼应的作用,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韵律。当然,这一段演出做得很流畅美观;事实上,整体上来说,这整一大段里的动作都非常真实而到位,都做得非常的连贯、流畅和优美,所以下同,后面就不再重复了。

在00:59-01:01中,姬野把刚帮忙电次脱掉的鞋子扔到了门口,正中摄像视野。这种迎面而来的物体运动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调动起读者和观众的感官,一下子把大家拉入到情景中,像是切身置地在观看这一幕一般。作为一名观众来说,这一种感觉如果朴素地、笼统地来进行描述,那就是“看起来爽”和“带劲”。

在01:02-01:18处,姬野准备更衣沐浴。这里导演的其中一个用心处在于通过镜子里反射来展现人物的动作,而不是通过视角和镜头来直接展现。当然,光看这个并不会觉得这有多新奇。但好玩的点在于,通过这一个镜头你可以知道导演在有意地去模仿电影里的镜头语言。

就手法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电影和动漫的镜头语言并不完全一样;起码就作用和难度来说,并不完全一样的。有时候,在有的情景里,电影和动漫对于同一段内容的刻画上所用的镜头语言,并不是完全适合互用的。例如就这一个通过镜子的反射来展现人物动作的片段来说,如果是在电影里,那么实现起来会稍微的难一点。因为需要考虑到隐藏摄像机。

所以大家也都玩时不时玩一玩这种镜头语言。但也不光是因为其中的难度,还是因为这自带而来的镜头感和氛围感;有一种特殊的、“非直接”的韵感。所以哪怕去除了难度,也还是值得使用的。只不过分别在电影和动漫里进行使用时,作用不会完全一样。导演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在玻璃旁边还有玻璃,分别从两片不同的玻璃里以两种稍微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人物动作。这多少是有点儿“炫技”的。“不能完全一样,赶紧就不一样,弄点儿更难的”,大概会是这样的想法。

其实,之前的一个茶壶镜头,即00:39-00:46处,姬野在卧室里帮电次脱鞋子。这里也是使用了一个电影里常用的镜头语言。镜头里的主体明明在较远的地方,但在较近的地方摆放了一个物体。这样一来就营造出了一种间接的、“非直接”的感觉和充满感;特别适用于表现和营造距离感,这既可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感,也可是人物和观众、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这样一来,就侧面刻画出了姬野和电次之间的距离,虽然看起来非常亲密靠近,还有着身体接触,但这一份距离却是厚实而沉甸的,是让人只能躲在茶壶后面,弯着腰低着头,远远地、偷偷地遥看观察的。

在01:24-01:37这一段里,物品的画面配合着水花声,是为了映衬出夜晚的宁静,特别是大战前的夜幕下的安静一刻,以及为人物情节以及故事的转变做好铺垫,形成对比。

当然按照剧情,其中一张椅子应该是倒了的才对,而且在下一幕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椅子是倒了的。除非这是导演有意而为之,表现的并不是当下的椅子的状态,而是在姬野死去后,人去楼空后屋子里的一幕寂静“破败”之象。

但由于没有任何相应的提示和暗示,所以我觉得这大概率还是做画上的失误。

在01:38-2:14这一段,依然是通过和前面所说的类似的手法,配合着近端月色(或外边街道的灯光)飘动的窗帘和其影子,以及呼呼而过的风声,单薄的衣着,营造了一种间接的、“非直接”的、有距离的感觉,以此来展现了姬野的孤独和无奈。

比较巧妙的地方在于,月光照射出来的影子有两条是平行的,其中一条打在了椅子上而“倒下”了。这两条影子便就是象征着姬野和电次,象征着依然醒着的姬野,以及倒在了床上的电次。

在02:18-02:35这一段,导演又很大胆地使用了以姬野为主视角的字面意义上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来推行故事。当然,这一段本身很有想法,而且做得非常流畅。不过,看起来应该是使用了3DCGI的技术。但在直观的观感上有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在进门前,电次的脚裤子像是长了毛一样,在毛呲毛呲地波动。这应该是动态自动绘图的计算时不准确而导致的结果。另一个是当姬野坐到床上时

在02:54-03:01这一段的视角也颇有趣味,有一点像电影拍摄中使用了小广角镜头后的画面的感觉。

在03:12-03:16这一段,姬野俯身前探,镜头也随之后退,营造了前逼的压迫感。但剧中的电次由于醉倒在床上,所以是无法后退的。于是这和视角手法形成了相反的对比,突出鲜明地表现了当前的状况。

在03:23-03:30还是类似的利用镜子来营造间接、“非直接”的距离感。

03:31-03:42则和03:12-03:16类似,动态来增加观感效果。

03:36-04:04则是以电次的视角来作为第一人称主视角来推进故事。

最后,电次一激动就踢到了一旁的啤酒瓶子。这既是直接,又是间接地在表现两个人此刻的心情。直接的是“踢”的这一个动作。间接的是“酒瓶子”这一个意象,象征着喝酒了的两人;而翻滚在地便就是他们此刻激动紧张的心情的一个侧面表现。而镜头最后放在床底,依然还是为了表现出那种距离感以及小心翼翼的感觉。

当然这一幕也是为了紧接OP,因为倒下的时候“遮挡住”镜头便就刚好有“黑幕”的时间。

OP后的正片

一上来便是繁忙的街道夜景,然后镜头就转到了姬野家中,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家中观景。微风撩动窗帘,这刻画出了恬静的夜晚,与角色们激动人心的对白和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电次内心波动以及对姬野的回答,表现出了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矛盾之处,其缺点和不成熟的地方,以及成长的可能性,暗示了其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转变。

在06:39-06:47这一段的镜头语言也是很有趣,先是切换到了电次为主视角的第一人称视角,以此来增加代入感和画面感。然后再转变回第二人称的视角,拉进镜头,与电次缓缓抬起的头部相冲击,以此配合来表现出电次激动紧张的心情,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进入到情景当中。

07:06-07:10,姬野在电次口袋中翻出了玛奇玛送给电次的棒棒糖。这一块棒棒糖象征着电次的第一次间接接吻,其实也象征着电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吻”。玛奇玛给电次的这甜甜的“初吻”和姬野给电次的酸臭的初吻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对于电次来说,这是他的宝贝。

而姬野的一句“好脏哦”既是客观描述,也是超过于剧本外的对比。但这一份对比是带有冲突和突兀感的,因为很脏的棒棒糖所代表着的初吻反而是甜甜的、不脏的。相反干净而香醇的啤酒所代表着的初吻却是酸臭的。

姬野的这一句话一下子激起了电次,点醒了他那昏昏欲睡和为了欲望继续沉沦的灵魂。

在电次起身时,镜头以姬野的视角为第一人称主视角,但视角里的主体不是在近端的棒棒糖,而是在远端的电次。这也是和之前所说的手法类似,营造了间接的、“非直接”的感觉,表达了双方在实际上所存在的距离和想法上的不同。

“玛奇玛小姐,我得到了狗屎一般的初吻。就算我以为跟不同女生接吻。每次亲下去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呕吐物的味道吧。”

“呕吐物的味道,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不要紧,现在开始直到死去的那一刻,你会尝到各种初体验的滋味。根本没有余力想起呕吐味。总之第一次间接接吻的味道就是加倍佳棒棒糖的可乐口味呢。”

玛奇玛所说的话颇有意味,她说得很有道理。人生难免有起落,重要的是开心的时刻够多;够多那就自然没有闲暇去回顾那些不好的瞬间了。这一段话对话同时也是暗示,暗示了故事最后的情节以及双方最终的结局。

在09:01-10:23这一段中,使用了不太一样的人物绘画风格。突然的风格转变让人多少有点眼前一新,能够在平静的对话中一下子抓住观众们的注意力。

“那就好,要是对未成年出手,我会被逮捕的。”这一段话再次体现了姬野的傲娇和不服输的性格。在听到电次的回答之后,为了让自己有台阶下,于是匆忙补充了这一句。在这之后两人陷入了短暂的尴尬和沉默。

其中09:58-10:33这一段中的姬野的侧面,又是不太一样的绘画风格。

“那么今天起我们撇除资历辈分,来当朋友吧。偶尔过来吃早餐吧,带魔人和阿秋一起过来。”姬野的这段话表现了她这个人物的可爱,再次树立好了人物特点;这也是她的小聪明。她当然是很喜欢秋的,但是她羞于表达。想要借助电次的帮助,说是与电次结成同盟,这便也侧面体现了她是害羞的。

但这并不是姬野的完整意图。她于此时这么说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借此和电次打好关系,变成“朋友”,于是借“同盟”之邀请,实则只为了拉进双方的距离。这甚至是她的主要目的。因为很简单,她应该深刻明白自己和秋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哪一步,以及中间的阻碍到底是什么。和秋有“生死之交”,有那么多出生入死的、独一无二的经历的姬野,她自己都无法拉近的距离,又怎么可能会觉得依靠一个心智不成熟的电次就能做到呢。

姬野应该是不会相信的,起码不会是深切地相信电次能够帮忙把她和秋凑成一对的。而且依照姬野的性格,她应该认定一辈子都无法和秋在一起了;由于她这害羞的性格,也明白自己不会向秋进行告白。

所以她才明说了“撇清辈分”和“做朋友”,还在话后说了让电次“偶尔来吃早餐”;当然顺带也说上“带魔人和阿秋一起过来”,毕竟那是姬野最喜欢的心上人。这么一来,一个复杂、温柔、傲娇、害羞,还始终带着一点聪明的女性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不过电次却很“低情商”地回了一句:“玛奇玛小姐愿不愿意来呢?”这倒也合理,合理人物当前各自的性格。晨光喧嚣中的大楼和夜晚时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剧情上的转变即将到来。然后画面一转,刚好衔接到玛奇玛一行人上。

这一整个小段里的镜头语言都别具匠心,值得细细品味。

在其中,还有几个动态镜头,如09:12处、10:40处、10:58处。这些动态镜头不仅使得人物、环境和情景更加的生动立体,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充分地、进一步从镜头语言的角度对人物当前的情况和内心波动进行了披露和展现。

例如在09:12处,展现了经历了酒醉后一系列折腾的电次刚睡醒时昏头转向。

在10:40处,摄影镜头的角度转变导致正对着镜头中心的人物由近端的姬野变成了远端的电次。而在这个镜头之前,是姬野先抛出橄榄枝,邀请电次来达成“同盟”。镜头出现时,姬野正在耐心等待电次的答复。当镜头的转动至停止时,镜头中心的电次反而开始了活动,问到姬野:“你喜欢那家伙的哪部分。”也就是意味着电次对这份提议感兴趣。结合起来看,这使得镜头语言和前后的对话内容和情景情节相呼应和契合。而姬野只回答了,“脸”,这一言不由衷也是体现了姬野的傲娇和害羞。这便和此时镜头中出现的看不到眼神的姬野的侧面相呼应。当然,看不到眼神的原因是因为眼罩;而“罩”,本就有“遮挡”之意。

在10:58处,当姬野的小计划达成时,镜头随着姬野一起动作,弯下了腰,体现了姬野快乐的心情以及她身体的柔美。

还有一处对电次的小动作进行的细致刻画,在10:11,使得人物更生动可爱。

而且在这一整个小段里多次使用了不同的人称视角,既有第一人称,也有第二人称,还有第三人称,在其中进行了来回切换。这些视角使用得相当到位,使得观众不会感觉到突兀;甚至让这一整段平静的剧情显得紧凑而又舒适。

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是有其用意的。但都围绕着能够让观众更好的身临其境,更好的展现和刻画当下的环境细节,以及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例如犹豫、挣扎和抉择。由于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而且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过讨论,所以在这里就不逐一进行讨论了。其中的镜头语言基本都是类似的作用和功效。例如那一个第三人称摆在底下,透过遮挡着的盆栽去观看电次和姬野的镜头。透过障碍物,从底部往上“偷偷地”看,营造了一种间接的、“非直接”的感觉,表现出了人物中间的距离感,以及双方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尴尬之情。第二人称(字面意义上的,非构造时的第二人称,下同。因为构造时第一人称并非必须得是该角色的主视角,也可以是他人的主视角,但始终视角跟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的观察角色的面部表情,感受角色的表情变化和内心波动。第一人称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进入剧情当中。

在这里顺带一提,对于视角转换时的作用分析,以及创作时的相应的构造,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这个方法并不能囊括所有情况;其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视角就是呈现给观众们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下,可以朴素简单地认为视角就是导演给予观众的双眼,摄影机所在位置就是导演安排观众们所站的观察位置。那么视角离主体人物越近,那么就是观众离人物越近;反之,越远则远。第二,把镜头所有景物看作是视角中的主体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仅仅只通过主体以及其动作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现其内心情感。

所以在观看时,只要留心观看镜头里的景物就能更好地明白该角色此刻的心情。反过来,如果是在创作时,那么根据角色人物的性格和性情,以及情节来按照一定的规律,例如文学规律,来安排和使用视角以及布置场景和景物,那么得到的作品所呈现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同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视角的转换”是该分集导演的习惯,而且也是他的艺术特点之一;从最终出来呈现的效果来看,我们可以说这名导演很擅长于复合结合使用不同的视角,以此来深化情景、传递细节和表达剧中各人物的情感。

当时看到这个地方,我就可以基本推断这一整集应该都会在贯彻“视角镜头上下功夫”的这一理念;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创作理念。因为毕竟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其习惯和优点一般在短时间内都是比较固定的。特别还是在这一种(单集)时长较短,而且还有特别浓郁的“展示”意味的作品的创作当中。所以一般来说,都是会把觉得最适合作品格调的“功夫”,能抖的都尽快抖出来。由于手法是类似的,而我在前面对其中一些手法也进行了讨论,所以在之后的内容里遇到类似手法的时候就选择尽可能一笔带过,不再重复了。


在11:24-12:41这一段,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玛奇玛和同事在新干线上面的遭遇。这一段里重要也是在视角和镜头上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作用不仅仅是表现了人物间的距离感;同时通过特定的视角,先是营造一种遥远、平稳、安静的感觉,然后再借由剧情的推进来打破这一种感觉,从转变的突兀中营造出一种触不及防的激烈和撕裂感。这和之后的内容以及手法上都是相呼应的。

因为我们常说“危险在靠近”,危险只有逼近了才是危险,才会让人觉得紧张和害怕。所以要营造出突然变化的突兀,那么视角就应该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静静地等待,而不是“动荡”的,就好比暴风雨前的宁静。然后转变的因素也不能大摇大摆地就出现在镜头中;需要是悄悄的,只露出一点;由一点引起整体的改变。如果出现了大部分,甚至是一下子就全部出现在了镜头中间,那就不是转变,也不是“惊讶”,而是“惊悚”了。

于是,这一段里的背景音也很是讲究,没有半点儿吵杂的声音,只有主要人物的对话,然后是静谧和一如既往般的列车穿行于正常轨道之上的声音。就好像一切都不会出错,什么都不会发生一样。直到背景音里出现了拉链的声音,然后是上膛声;这便是一个信号,预告给观众们即将要发生的转变。“转变”是需要有提前的不清晰的意识的,慢慢过渡的,所以先有一点朦胧的意识反而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在氛围的营造上,这一段也是做得到位的。一开始列车缓缓驶入眼帘,这与即将发生的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段的大部分时间里旁人都是如同静止的景观一般的,没有任何的动作。直到行动开始,才开始多了四个人有动作。这样一种设置,并不是为了偷工减料和偷懒省功夫;全部都是围绕着氛围的烘托营造来安排的。

在行动开始之前镜头给了一下行进的列车,以及被气流引起的风带动着起舞的小花草。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多少便就是相似的意境,类似的意思。从大层面上来说,“列车”象征着时间(故事)的潮流;“小花草”象征着每一个人物,在大势的推动下,涌动着、摧残着、闪耀着。消失着。这也是一种暗示,暗示了即将要发生的计划和行动。当然,从小层面上来说,更具体一点来说,这两棵小花草象征着玛奇玛以及同行的人。而前面的一棵在风中摇晃的幅度更大,后一棵更小,这便就是暗示了接下来的两人会受到枪击。同时,也暗示了这对于其中一人的影响更大。背景里比较显眼的电线杆有两个,这和玛奇玛及其同行人员的数量相对应。

“真不想见京都那群大人物,一个个都很恐怖。真希望用餐的时候能放松一点。昨天的酒真好喝。”这些话其实有一部是出自玛奇玛的真心,她的确很喜欢前一晚的酒席。这体现了玛奇玛的“有心”,也是少有的玛奇玛“有心”的时候。很多时候,旁人并不能感受到玛奇玛的“心”,只是觉得她是一个冰冷的、犀利的人。

接下来的这一段是12:43-13:43。这一分钟主要从各个角色的角度讲述了各人如何被这一场行动所波及。这一段我个人觉得是这一集里整体上使用和搭配得最好的一段。这一段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人的腰部。腰部做不好很容易就导致后面的都垮掉。值得高兴的是制作者们相当优秀地完成了作品。

在这一段之前,准确的说是枪声出现之前,整体的氛围和节奏感都属于比较轻松和缓慢的,有一种悠哉的幸福生活的感觉。而在枪声出现之后,这一段的故事就开始走向了高潮。而在之后的剧情里,整体的节奏会是紧张和刺激的。前后对比就会形成反差和撕裂感。所以在这一段中,作为一集里的“腰部”,最好的效果就是能够做到由慢到快,从悠闲到紧张的转变。而“转变”就意味着需要慢慢变化,而不是一蹴而就;意味着尽量减少撕裂感,让观众能够把之前的观影感觉顺延,然后再逐步融入和改变。也就是说,导演想要做到的不是明显地把这一集的内容分割成平行的两部分,而是试图把这两部分进行有机结合。

对于这一个目的,在目标做到这一点的原则上,导演和其他制作人员采用相当“教科书级别”的做法。首先,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一集前半部分注重慢和悠哉,后半部分突出快和紧凑。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开始时,先是特别的慢,然后还在变慢;像是在慢镜头下,甚至有时是静止的时间里,观看众生相一般,这就契合了前半部分的节奏。

然后到时长约为半分的地方(即13:06左右),时间和人物的动作开始加速。直到最后的地方(即13:43处),时间的流逝变为正常。从影视的手法和直接呈现的效果上来说,这也象征着枪声响起之后,停滞的历史和时间的车轮开始重新转动;这便也和故事整体的大纲以及节奏相吻合。毕竟我们也可以知道《电锯人》的故事从这里便开始了一个新的,和之前节奏不一样的阶段;大概的剧情铺垫也已经做好了。

在这一段内容里还出了两个全是景物的画面,一个是花朵和小草们,另一个是一排的电线杆。当然,在这个时候给出纯景物的镜头画面是有特别寓意和作用的。首先,这个时候插进来几张景物的镜头可以调节观众们的视觉观感。这一个作用就像是两道不同美食或美酒之间所盛上的一小杯白开水,用以调节味蕾,好让食客们能够更好地品尝出其中的美味。

而且通常这样直接插入看似和前后无关的内容,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观众和读者感到紧张和焦急不安。而往后的剧情内容的节奏比较快,整体上是比较紧张和紧凑的。所以这便形成了一种节奏、结构和手法上的相辅相成、互相呼应,在相配合之下放大原本的效果。

同时,这也是在借物喻人。电线杆和花草们都象征着人,也象征着井井有条的秩序。同时电线杆和花朵还象征着与众不同、突出的人或者事。因为在那两个镜头画面中,焦点对准的电线杆和花朵分别是和虚化的背景中的建筑物、树木以及小草们是有着明显的对比落差的。

在另一个方面,电线杆还象征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交联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花朵象征着美好而宝贵的心灵和事物。然后比较显眼的电线杆有六个,这和在街上遭遇了持枪袭击的小组成员的数量相一致。而四朵花儿也和在街道上发生枪击案中失去了宝贵生命的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致。而背景里的其他景物,则是象征了那些“与世无争”、“不多管闲事”的众多路人。

说到这里顺带一提,在影视创作中,假若要使用到景物,甚至是出现有特定数量的纯景物镜头,那么应该尽可能使用一些具有意象作用的景物来填充镜头,并且在数量上下功夫,赋予其涵义。那么最后出现的镜头就会更有深度和韵味。

这一段在BGM的选择上也是做得很好。在枪声出现之前没有任何的环境音,观感下的整个空间就像是陷入了空白的屏息。直到枪声出来之后才一下拉回来了“现实”,让人缓缓地舒了一口气。但此时的剧情又刚好正迈入高潮,于是观众这一口气又不能舒缓得太彻底。只能是稍稍的回过一点神,然后继续溺入到水面之下的窒息。这便就是手法上形成的与剧情的冲突,通过“舒适”而缓慢的违和感,对比转折出更强烈的刺激和紧张。

说BGM选的好,也是因此。这一段的BGM是一曲舒缓、悠扬、美丽的钢琴曲。咋听之下就像是在赞美阳光灿烂下的美好。这既与本集里前半部分的内容相契合,又与这一段的前半部分相符合。后半部分则是画风一转,一切事情都开始急转而下。但优美的曲子依然还是在响起,就似乎在说这腥风血雨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理所当然,再平常不过了;就像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只不过是换些人来在重复上演。这倒也与剧情设置相吻合,毕竟组里的新人已经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成员们的尸骨已经铺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坡。

而这悠扬的旋律、缓慢的调子又与进行中的剧情,与杀戮的画面,以及事件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便是典型的“以慢写快更显快”、“借暇说繁俞示繁”、“用乐景写哀情更衬托出哀情”。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只过效果会稍差一点。这其中的道理便就是通过对比、衬托和转折,突出当中的特点;利用违和以及不协调感来加重观众和读者对于最终结果的感受。

举例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很急的时候,对方试图慢慢和他说话,他一下子反而会更急,而最终的结果他还是会急的,这便加重了他的感觉。而“急”是一种不好的感觉,“不急”是一种好的感觉;“转变”是一种不好的感觉,“不变”是一种好的感觉。所以说在整体效果上,“以乐景衬哀情”比“以哀景衬乐情”要好一些。但就对比、转折和衬托的作用上来说,这两者是一样的。

而且这一曲钢琴听起来颇有从遥远的八音盒里传出来的感觉;听起来给人一种莫名的空洞、空灵,沙哑、机械般地失去灵魂、古老陈旧,以及翻开尘封了多年的盖子开始演奏但空气中却依然漂转着覆盖在其上的尘埃的感觉。当然,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这一来首先就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经过有呼应。小组的成员是在距离主人公们较远的街道上遭遇的持枪袭击,所听到的声音自然不会是很嘹亮和清晰。而假若在茫茫尘世中专注于倾听某一个角落里细微的响声,甚至是呼叫声,那么想必也会是此般的沙哑和陈旧,只能从穿过重重的机械和障碍,从细小的缝隙中传递过来。当听到,或者说在耳朵里重现的时候,大概也便就是空洞得失去了灵魂。

这段的作画和演出都很棒。不过我觉得有两个小组成员走斑马线过马路的那个镜头画得不是特别的好。镜头给了腿部特写;在好几秒钟里,作画确实在试图把人物行走时的动作细节给勾勒和描绘出来,也在尽可能地顾及动作的流畅程度了。但实际上所呈现出来的直接观赏效果在观众眼里看起来却是人物迈不开、踏不开步伐,像是几个跛脚的人在艰难地过马路,就像是“僵尸”一样。又或者这是故意而为之。

接下来是13:44-15:00,这一段主要讲述了电次一行四人与武士刀武器人初遇时的情景。在这一段里有几处有趣的对话,其中一出我们已经写在了本文章的“总起”部分。这此就不多说了。

承接着上一段内容的是电次发起的疑问:“那是什么声音?”帕瓦随即回答到:“那是太鼓声。”然后秋接了一句:“办祭典吗?”这里帕瓦和秋的回答很有趣。当然,我们知道就剧情来说,帕瓦是猜错了的;因为那是枪声。但是错了反而就秒了,有一语双关的作用。因为在日本的传统文化里,“太鼓”是有特别的象征作用的。在古代,日本人用太鼓声来驱赶病魔;还可以用太鼓声来迎接神明。这么一来,也就是和接下来的剧情内容相呼应了。

但这也不够。“太鼓”还涉及到宫廷、歌舞和战争,常用“敲响太鼓”象征战争打响。同时“太鼓”还被使用在宣告事情当中。换句话来说,在这里帕瓦说那是太鼓声,这便就是超过于剧情之外的暗示,宣告了大事件就此拉开帷幕,故事即将引来大的转变,以及第一声枪响的鸣起和战斗的打响。而“祭典”通常都是很热闹的,有大阵仗的;便也是一种暗示。

而在这时,武士刀武器人插上了话:“真亏你们吃得下这间店的拉面,不觉得难吃死了吗?”电次则是回答到:“我倒是觉得很好吃。”从行动和语言上可以看得出他们不是一伙人,而且两伙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爷爷是全世界最温柔的人”,“虽然他混黑道,却是正义的一方”,武士刀武器人如此说到。这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发展的规律是矛盾冲突又螺旋上升的。同时,这也点出了“正义”的“傲慢性”和“不可自视”的特质;这也是《电锯人第二部》想要讨论的几个主要的中心问题之一。

至于说“必要之恶”,作者之后会通过玛奇玛的语言和相关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这里就不进行讨论了。这里的有一些镜头角度是为了突出角色间的距离感,在这里也不重复进行讨论了。

这一段还把众人的一些用餐的细节小动作给刻画了出来。

在15:01-16:14这一段主要讲述了双方冲突的爆发。这一段的视角和镜头也很是讲究,动态感、力量感十足,一下子就把紧张刺激的氛围给营造出来了,把观众们的肾上腺素给拉上来了。

不过一开始的时候那个旋转镜头的景深、空间、透视画得稍有欠缺,没有能够和视角镜头旋转的程度相一致,导致了出现违和感,就像是人物浮在了背景上边。不过旋转镜头使用得很有想法,能够突出艺术性。旋转镜头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多的作画量,要完美处理好所有的因素那就太难了。

接下来16:15-17:30这一段主要讲述的是秋和武士刀武器人的正面战斗。面对困境,秋意识到已经到了团队最危险的时刻;他毅然拔出了那把“剑”(钉子)并使用那个曾经被姬野说过会极大削减秋的寿命的契约恶魔的能力——“诅咒”。借助契约恶魔的能力,秋暂时地击败了武士刀武器人。

这一段是这一集里打戏最棒的一段,各方面上都做得很不错;其中,对于镜头和视角的运用尤为出彩。例如在16:15-16:25,制作组选择从上往下和仰视的视角镜头。这利用了人类对天空和估计不到的上方的自然的向往和恐惧,一下子就把紧张感和压迫感给加大了。而且武士刀武器人在遮挡着的狐狸恶魔的残骸消失后就突然降到了头上,这便让观众感到更刺激。

又例如在之后的动作戏里使用了旋转镜头,运镜还跟随着人物,和人物的行为动作呈一致的规律。在动作的打击处收缩放慢;动作前后两头的速度较打击处更迅速快捷。这样就呈现出了力量感、沉重感、厚实感和打击感。各种方法配合起来,使得观众能在观赏时更好地感受气氛,进入到故事当中去。

不过在行进过程中的背景还是有一点问题;景深、空间、透视画得不够完美,出现了违和感,看起来人物像是浮在了背景之上。

有一个小细节:在最后一粒钉子钉下来,“诅咒”完成的时候,在伤口处浮现了一个骷髅头,然后慢慢膨胀变大,露出了眼神,变得真实。

在17:32-19:14这一段,主要讲述了秋在思考这次袭击的背后的关联和考虑事后救助时被突然出现的红衣少女(泽渡茜)的话语所打断。红衣少女看穿了秋刚才使用的契约恶魔的能力,并复活了武士刀武器人。已经用尽所有手段并且负伤了的秋不敌武士刀武器人,被瞬间“秒杀”。

秋被“秒杀”后,受伤状态延缓出现,伤口和口腔突然喷出鲜血,突然倒下的镜头视角也是选择了从上往下的视角,压迫感十足。

在这里要提一下,《电锯人》出现的所有“恶魔人”(包含电锯人电次),又或者叫“武器人”,都是几乎不死的,拥有不死身的。他们的几乎能够无限再生,只要有足够的血液。而且他们身上都有着独特的像电次胸口前的拉环那样的开关。只要启动那个开关,身体就会复原。这两点在之后的剧情里便就会提到。所以只要给武士刀武器人输送一点血液,他便能复活和重新站起来。不过在原作里,并没有就泽渡茜是怎么复活的武士刀武器人来进行解释。这大概是作者就当时的剧情而言想先卖个关子。而且当后面剧情推进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关于“恶魔人”(武器人)的特点解释时,这里武士刀武器人复活的具体方法和原因就不再重要了。

这两个呼应的画面,一个是秋在钢筋之后,另一个枪在椅子脚旁边;这既是为了说出剧情,还是为了表现距离感,也是象征和暗示着事情背后的联系,藏在事件和事物之后,藏在层层阻碍和掩盖之后的真相。

还有这一段开始的时候秋的摆臂画得太过于机械了,幅度太大,看起来就是个机器人。

19:13-21:48这一段是接近尾声,是本集故事的最高潮。主要讲述了武士刀武器人意在直取秋的性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姬野请求帕瓦去帮助秋。但帕瓦根据战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得出了无法战斗的结论,想要逃跑。姬野立刻转而请求幽灵恶魔去帮助秋。但幽灵恶魔也因为畏惧泽渡茜的力量而拒绝了姬野的请求。此时姬野再次口吐鲜血;她明白自己大概率是无法存活的,于是毅然决定牺牲自己的一切作为代价,请求使用幽灵恶魔的全部力量。幽灵恶魔听罢,便进行了实体化,抢在武士刀武器人动手处决秋之前介入战斗。幽灵恶魔在与武士刀恶魔人的战斗当中一度占据了上风,但姬野的身体躯干作为使用力量的代价却在逐渐消失。就在此时,武士刀武器人向泽渡茜求助。而在另一边,姬野在战斗的同时也在向秋进行几乎最后的表白(因为还有香烟)。突然而来的黑影遮天蔽日。

这一段重点刻画了帕瓦和姬野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逃跑”、“畏惧”是帕瓦性格里的重要成份。在此时进行刻画是为后面的剧情提前做好铺垫。哪怕不知道后面的剧情,我们也可以轻松预料到之后遇到大战时的艰难困境,假若帕瓦得知不敌,她依然还是会选择逃跑。并且一定会出现数次这样的情况。而且我们还能够预计这必然是一个“包袱”,是需要用来对比和转折的,用来突出角色形象和特点,最后对人物和剧情来进行升华。

当然,由于我们已经提前阅读过原作了,所以准确地来说这里的铺垫就是为了留待帕瓦的最后一战时的剧情所使用,通过对比来突出她最后一次的选择和对电次的爱,深化和升华角色以及主题。

这一段内容同时也再次刻画了加深了姬野的傲娇、害羞的角色形象。哪怕就是最后时刻,最后的告白,姬野也还是没有直接地向秋表达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对秋的爱意。而是极其婉转地,通过表达希望秋能够活下去,去为自己哭泣来侧面表达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爱情。这多少与她打从认识秋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是无法拥有爱情的,认为恶魔猎人随时都可以会死,没办法和秋在一起的有关。

但“爱”是一种希望对方好的心愿,“情”是希望对方为自己所用的愿望。在这生死关头,没有比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对方活下去的机会,没有比希望对方能活着还要更能体现“爱”的了。于是虽然表面上只说希望秋能够活下去,能够为自己哭泣,但也是最深情的告白。

这一段做得也很好,打戏的作画和演出很棒,感情戏的演出更棒。感情烘托和营造得当,释放到位。镜头和视角有所讲究,许多构图和立意和意境。充满艺术性,艺术感十足。音乐和独白恰到好处。这里导演选择了既有环境音也有独白,两者同在。环境声较为紧张刺激,但音量较小;独白温柔舒缓,但音量较大。环境音由小变大,由轻入重;独白的语调也由微入醇,由平凡入悲哀。语调和音量其本身就已经形成冲突和对比,然后环境音和独白又形成了冲突和对比,以此加重了其中的冲突性和矛盾性,制造了违和感、违和感在这里的直接作用就是让观者难受,而难受则更容易进入到剧情的氛围当中。最后再借由背景音乐的烘托,配合着姬野最后的遗言落下,把伤感和悲观最大化。所以说在这一段里,背景音乐、剧情、对话独白的配合是好的,形成了非常好的效果。

光影的配合上也尤为出色。当泽渡茜召唤出蛇之恶魔时,后者巨大的躯体遮挡住了阳光。而之前姬野一直是躺在阴影处的。但她决定毅然赴死,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救秋时,开始内心独白和告白时,她也同时从阴影处走了出来。当然走的过程中她的躯干在不断消失,好不容易走到阳光底下时,就已经完全没办法走路了。而就在此时,大蛇(蛇之恶魔)的躯干遮挡住了原本照在她脸上的阳光。这段剧情其实本身就自带了象征性。这也是比较经典的堆砌意象的方法了。

她身处于阴影处还没打算透露心声。在阴影处,就代表隐藏着的东西,不在阳光底下的东西,不被人所知的东西;简单的来说就是指“秘密”;在这里就是象征着藏在姬野心中的秘密。

而当她透露心声,开始告白时,便开始走到阳光底下。这便象征着原本隐藏着的秘密被揭露,被披露在了阳光底下;在这里就是象征着姬野开始告白。

然后由于大蛇的躯干遮挡住了阳光,秋便也身处阴影之下。这便象征着,秋也被拉进了阴影之中,进了秘密当中,得知了秘密;在这里就是象征着之前的并不知晓姬野的秋终于得知了姬野的心声,也象征着秋在姬野心中,姬野爱着秋。同时也暗示着秋开始思考姬野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以及秋最终也会面临着和姬野一样的命运。

好不容易走在阳光之下的姬野,最终却失去了躯干,再次进入到大蛇所造成的阴影当中。进入黑暗当中,便意味着重新归于秘密,不被人所知。这便象征着姬野好不容易直面自己的内心的感觉,直面自己对秋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心意,却最终只能是面对死亡,不再能听到秋的回应,不再能与之对话,只能任由曾经美好的东西消失。而身处于大蛇造成的阴影之下就也象征着大蛇造成了死亡的这一局面。而大蛇的其中一个能力却又是可以复活并利用被吞噬的恶魔,这便又十分的巧妙。

作者给姬野安排的契约恶魔是幽灵恶魔。这种安排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带有艺术目的的,恰到好处的。按照通常的认识和观念,一般都认为幽灵是害怕阳光的,是晚上才出来的,要么是躲着人的,要么是害怕人的,是藏着秘密的,是丑陋和可怕的,是内心狰狞的,是害怕阳光的,是在阳光底下会被炙烤然后可能会死亡和消失的。所以当幽灵恶魔和姬野都出现在阳光底下时,这便就又象征着秘密的死亡,他们的死亡。然后我们在之前的剧情里也可以知道,幽灵恶魔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隐藏身体,不被看到。所以当其全部身体暴露在阳光底下时,这本也是从情节中暗示着死亡。

我们再来看这个幽灵恶魔的全部身体的造型设计。幽灵恶魔的设计很有意思,也体现了作者的心思。首先幽灵恶魔的身体主要由头部、颈部以及许多手臂组成。手臂同时还充当着支撑身体的作用。而颈部实质上是一簇鲜花。头部和人类相似;看起来像是悲伤痛哭的脸,又像是开心微笑着的脸。

“手”和“手臂”在这部作品中是具有巨大的含意和作用的。如果把“幽灵恶魔”看作是一朵花,那么这些“手”和“手臂”就相当于它的叶子、刺,又或者是花瓣。当花全部盛开的时候,这些花瓣也就打开。

从故事的开篇时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得知,这部作品的中心和着力点之一就是“拥抱”。而拥抱所需要的就是“手”和“手臂”。而手臂之上的是花,花之上的是头。远远看去,这就像是一个人在胸前捧着一簇鲜花,微笑地等待着献给心爱的人。而这个人虽然手上只有一簇花,但是心中却有无数双手在捧着无数的鲜花,想要送给对方。幽灵恶魔的造型设计大概就是来自于这么一个意象。同时,这个造型象征着虽然嘴巴只有一张,手只有一双,心只有一颗,但是却有着说不完、拥不尽、思不绝的爱意,蕴藏在心中。也象征着,大脑、灵魂和爱是最美的。因为手是拿来拥抱的,也是拿来捧着花的;花是美好的、美丽的;在花之“上”的是微笑着的头脑;这便也就是说拥抱源自于又代表着头脑和灵魂,而头脑和灵魂是最美丽、美好的,比鲜花还要美丽和美好的。

接下来是头部。“幽灵恶魔没有眼睛,它看到的是人们心中的恐惧”,其实换过来想也一样,也就是说如果你害怕它,那么这张脸看起来就是扭曲的、痛苦的、可怕的;如果你不恐惧它,那么看到的就是一张微笑的脸。这让人不禁想到一个手捧鲜花,迎面向人走来,却被大家恐惧和讨厌的这么一个情景。于是又联想到那两句:“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魂,而是人心”“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微笑着的美好却是让人感到畏惧的,这让人感到唏嘘。

这一个道理其实也蕴含着另一层意思。“恶魔幽灵”也可以是象征着那些少言寡语,看起来有很多故事、不好接近的,用无数手臂来武装和保护着自己的人。但这些人实质上,又或是私底下可能是很美好的人。那些看似在推开周边的人,在和他人保持距离,包裹着他们自己的,使其与他人隔绝的“手”和“手臂”,其实上是他们在“手捧鲜花”,是他们给予其他人的“鲜红”。但这有可能是会让周边的人讨厌,甚至是畏惧的,不敢深交的。而姬野,似乎也是这么样的一个人。

在了解这些之后,我们便能发现一个很有深意的场景设计。“拥抱”是《电锯人》最重要的几个中心和主题之一;作为关键元素,被给予了许多的空间,在许多情节中反复被提到,又或是意象化。幽灵恶魔和武士刀武器人之间的战斗,从艺术呈现的角度,可以看作是“拥抱”的过程;只不过是一方主动向另一方靠近,想要把对方抓入怀中,而另一方则是不断在抗拒。

战斗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人手捧鲜花去追求另一个人;而战斗的终结动作的画面,看起来就像是其中一方想要“亲吻”对方。当然在剧情当中,表现的方式是幽灵恶魔想要吃掉对方。但好玩的地方在于幽灵恶魔的本体似乎并没有嘴;而且“亲吻”的本源行为就是“吃掉”。这便就又和上一集的内容主题起到了呼应作用(上一集的主题是“吻”)。这便又引出这部作品的另一个中心和主题,那就是:亲吻和拥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能体现爱意。从作品最后的结局来看,对于这一个问题,作者自己的答案应该是“拥抱”。回过头来想,这其实也和这部作品的内容是相呼应的,例如电次的初吻是给了姬野,而且回忆并不完美;但电次的第一次主动拥抱是给了帕瓦;第一次被动拥抱是来自于玛奇玛。第一次互相拥抱是和波奇塔(自己)以及玛奇玛(那由多)。

也许就会有人要问,为什么明明说是第一次,但又怎么既是波奇塔,又是玛奇玛。这就涉及到了这个作品的中心之一,以及创作时的逻辑和思路。虽然从剧情以及人物角色的设定上来说,电次、波奇塔和玛奇玛确实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或者说角色。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很简单并且很清楚地看到这三个角色的本源其实是同一个,完全来自于同一个“思路”或者说“灵感”。而且作者也不断在后续的剧情中,不断地引导观众和读者们往这边去思考。

这其中的意思就是,电次、波奇塔和玛奇玛这三个角色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合并起来才是完整的一个角色的性格、行为和思想。也就是说,这三个角色所做的事情,或者说所代表的剧情,合并起来是同一个中心;而且缺一不可,缺了就没办法把中心给表达出来。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就试着这么去想:作者一开始的时候想到了一个中心,然后以此为基准扩充到了几个中心,接着丰富思想;再接着是人物,然后是实际(剧情);人物也是一样的道理,从一个人物扩充到数个,然后再继续扩充;既可以是为了故事深度和丰富度的平添,也可以是为了深化人物而进行的补充;而电次、波奇塔和玛奇玛是同属一个人物,同属一个中心,是最开始的那个人物掰出来的三个人物。

这也可以片面地,开玩笑般地理解为属于《电锯人》这部作品自己的“三位一体”;例如波奇塔是住在心中的“圣灵”,玛奇玛是性别为女的“圣父”,电次是被“上帝”所独爱的,死后又复生的“圣子”。于是,当电次拥抱波奇塔和玛奇玛时,就可以理解为电次既是拥抱了自己,也是拥抱了自己所爱的人。当然,这说得有点远了。但《电锯人》本身在创作时是带有“宗教元素”的,所以不免得有时候需要进行讨论一下。

然后我们再回过来看“拥抱”。武士刀武器人和幽灵恶魔之间的“拥抱”是非常的巧妙的;在这里体现了电次和所有武器人的,可以说是灵魂和性格上的,也可以说是经历上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拥抱即是杀死对方”。当然在之后的剧情我们可以知道,武器人实际上也可以在脚上长出武器来;不过双手和头部长有武器,是其本身的武器特性,这是所有武器人的共同特点。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过的,在这一点的人物外形设计上是和《剪刀手爱德华》里对爱德华的设计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是都是代表着人物孤独、孤单,哪怕想要爱别人,也没办法拥抱对方;从剧情上来说因为其身体的特殊性,但究其根本,或因性格,或因经历。

于是,在《电锯人》里,武器人的外形特点的含意也是类似的。头脑代表的是思想和灵魂;双手代表的行动和经历。那么武器人在拥抱或亲吻对方的时候,头上的武器便会扎进对方的大脑里,双手则是会破坏和伤害对方的身体。跳出剧情,那么这些画面所代表的含意就是,当一个特定的痛苦的灵魂,试图会对方进行交流,交换思想,沟通“灵魂”时,想要对方有亲密互动,和对方交往,“同化”对方时,那么必定会伤害到,甚至是“杀死一部分”的,对方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他们自身的思想而改变或转移,只要是靠近,只要是拥抱,哪怕真的深爱着对方,那么也会杀死对方。

这所蕴含的另一层意思便是电次和其他武器人身边的人是会变得不幸的,他们甚至是没有爱别人的能力的,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事实既已如此,是经历所造就的;如果他们找不到能够互相拥抱而又不会伤害对方的人,那么终将还是从热闹中走进冷清,最后变得孤独。当然在剧情当中,这说的便就是包括恶魔猎人和武器人们在内的一众人物角色;而在剧情外,指的便又是那些有着类似的情感的人们。

于是当我们看到幽灵恶魔想要终结武士刀武器人时,画面上看起来也像是武士刀在终结幽灵恶魔,因为武士刀在幽灵恶魔的头脑里越扎越深。在《电锯人》里,“拥抱”和“亲吻”是具有特殊含意的,而幽灵恶魔和武士刀武器人的战斗过程看起来就像是“拥抱”和“亲吻”的过程;所以哪怕没有得知后面的剧情,我们也可以大致猜测到,代表着姬野的幽灵恶魔是必然会和秋还有一场战斗。这是因为姬野虽然对秋进行了不直接的“告白”,但她还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动作就消失了。而通常在“爱情”这一行为序列里,在“告白”之后的通常就是“牵手”和“拥抱”,在之后的就是“亲吻”。虽然上一集的主题是“吻”,是属于电次和姬野的吻;但姬野想吻的人,固然还会是有秋的。

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幽灵恶魔被武士刀扎进头脑的地方也颇有讲究,是从眼球的上部扎进的大脑。这便让我想到了神经外科手术曾经的黑历史——宣称用以治疗精神病的脑白质切除术。假如是制作者们有意为之,那这里确实设计得就很巧妙了。

在这一段里还有两组的两人的对比;这两组分别是秋和武士刀武器人的对比,姬野和泽渡茜的对比。首先是秋和武士刀武器人这一组。秋和武士刀武器人都与对方阵营进行过战斗,都已经负伤,而且都需求支援;但秋已经身负重伤,无法动弹,而武士刀由于是武器人,所以负伤还在可支撑范围内;秋并没有发声请求支援,而武士刀武器人则是喊了泽渡茜。

然后重点就是姬野和泽渡茜这一组。他们在对比的镜头中(即21:00-21:40这段内容),都伸出了左手,都在使用契约恶魔的力量在战斗。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姬野满脸鲜血,表情痛苦,而泽渡茜则是毫无感情似的一脸平静;姬野为了使用幽灵恶魔的力量失去了身体(准确地说在对比中是失去了左手),而泽渡茜则是看似没有都没有失去,什么都不用付出(实际上在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得知泽渡茜使用蛇之恶魔的力量的契约代价是一片指甲盖)。这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况的惨烈,姬野一方局势上的悲观,以及双方力量上的悬殊;烘托和表达了悲壮而又无能为力,不足而力所不及之情。

这一段里最好的镜头语言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我觉得这一整集里最好的画面构成,就是在影片20:05-20:09这一段,当幽灵恶魔因为畏惧泽渡茜的力量而回绝了姬野的关于去救秋的第一次请求后,姬野深知自己无法得救后,毅然地决心牺牲自己,献出自己的所有一切也要去救秋的片段的画面。

在这里,幽灵恶魔先是张着嘴的,然后知道了姬野的决心之后,它便闭上了嘴,然后以“手”的形态从姬野的左脑后方穿过头脑和左眼眶;幽灵恶魔的“手”和姬野的手重叠,再穿过姬野的手,然后踏在了地上。

我们在前面就已经提到过“武士刀从左眼眶扎进了幽灵恶魔的头脑”,而这里则是从左眼眶里穿透出来,这便形成了巧妙的呼应。而且我们之前提到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脑白质切除术”;这个手术当初被提出用以“治疗”精神病。而精神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外部观察上来说,就是(波动的)情绪在不断外显。我们之前也提到了,“扎进头脑”的这个画面背后所代表的艺术含意是把痛苦、感情和情绪表现出来并传递给对方。那么在这里就是类似的效果,这一段画面背后所代表的艺术含意是把曾经隐藏着的痛苦、感情和情绪给表现和揭露出来。从剧情的角度来说,就是象征着姬野想要表达内心的感受,传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隐藏已久的感情。当然,这的确便就是和随后发生的剧情(姬野向秋的告白)是相呼应的。

不光是好在这里。头脑代表的思想和感受,手心代表的是心意和想法,而地上代表的是行动和行为。所以从头脑和手心穿透过去,然后踏在地上,这一序列的行为就象征着姬野的感受到行为之间的转变,然后落地、落实,掷地有声,并且实行开来。

由于姬野的右眼已经作为契约献祭物而消失了,所以右眼的地方是眼罩。所以自然是看不到眼睛的,所以就更不可能看得到眼神了。然后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其中的一层意思就是透过眼神,我们能看到对方的心灵和情感流露。那么对于姬野来说,是只能通过左眼来观察到她的眼神。倘若她就是悲伤,就是要哭,也是左眼才更容易看到她的泪水。眼泪通常都是透明的,幽灵恶魔也是透明的,要画出来大概都会是同一个颜色。眼泪通常都是情感到达了极点时身体的分泌物,而这一种分泌物出现时通常还伴随着更多的包含激素在内的化合物转变。而情绪普遍认为是从大脑里产生的,然后通过行为,例如哭泣来表现出来。哭泣的人通常会用手去擦拭泪水。

所以这便同时又象征着姬野痛苦的泪水从大脑一直蔓延出来,透过眼眶,最后如磅礴大雨般滴落;因为先触底的是一只手,然后这些手变得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就像是下雨或是流泪本身,先是一滴落地,然后接连不断,像是无法停息。然后失去了双手的人,自然就没办法再自行擦拭眼泪了。无法自行擦拭眼泪,换句话来说就是任由泪水挂在脸上,那么自然就再也藏不住,只能被别人发现。这便也就暗示和象征着姬野要向秋进行告白。

但还不止是如此的。从理论上来说,恶魔应该是有拒绝被使用的权力的。因为很简单的道理,一开始幽灵恶魔便就因为畏惧泽渡茜的实力而拒绝了姬野的请求。那么为什么它随后就又闭嘴答应了呢?是因为姬野提出的“愿意献出全部”太有诱惑力了还是它觉得“它的全部”便就从实力上有可能战胜那两个对手呢?自然不是因为这样的,因为“恶魔是希望毁灭人类的”,所以如果它自认为自己的全部力量就能获胜的,或者有机会获胜的话,那么它也许会对姬野说出这个事实,然后诱惑姬野“献出全部”,而不是一开始就拒绝姬野的请求并回答说“那女人很恐怖”。

按照作者的创作意图,猎魔猎人和契约恶魔本身基本都是有所关联的,有的是性格上的关联,有的是结果上的关联,有的是利益上的关联,等等。幽灵恶魔此时答应了姬野的请求,并不是在诱惑太大下的利益冲昏头脑,而是因为它自身的性格,因为它和姬野的关联,因为它此刻感受到了姬野的决心。所以它不再说话,而是直接实体化拿出了全部的力量去面对明知道不可能战胜的敌人,正如姬野的决心一般。

所以这个画面便就是很巧妙的。“手掌”从头脑里穿透过去,这个画面也象征着“摸清了对方头脑”,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和决心。然后两张手掌又在胸前重叠,这便象征着“达成协议”、“达成合作”、“赞同对方”和“同意进行”,换句话来说就是幽灵恶魔同意了姬野的请求。最后落地自然就是开始行动了。

这一段里使用了一些和之前的片段里一样的表现手法、镜头语言和画面构成方式,其作用有例如加强观众的代入感,营造距离感等等;姬野的独白,随着最后的饮泣般的颤抖,也把气氛给渲染到极点;因为之前已经详细说过了,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了。

然后说一个觉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在20:12左右,随着视角和镜头的推动,为了更有动态感和镜头感,所以推动的的时候并不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平行移动的,而是随着幽灵恶魔的步伐,一同波动的。这个想法固然很好,效果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在移动的时候的透视太难画了,导致动起来的时候的直接观感是有时候手不是踩在了地板上,而是浮在了地板上。因为视觉角度已经细微改变了,但是手踏在地上的角度却没变。不过不仔细看的话大概感受不出这个违和感来。

接下来就是这一集的尾声了,21:49-22:24这一段。泽渡茜使用了蛇之恶魔的力量吞噬了幽灵恶魔的身体。因而战斗暂时结束,周遭陷入了一片诡异死寂。

这一段做得也很好,处理得非常到位。首先是声音方面。环境音只有萧萧的、温柔的风声。人物方面没有选择大喊大叫的悲痛欲绝,只有秋带着悲伤和触不及防的,震惊的,急切而又深入的呼吸声。这表面上感受起来就像是雨过天晴了一般,好像一切都被雨水所洗涤,尽是全新的画面一般;似乎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然后从画面上来看,之前被蛇之恶魔庞大的身躯所遮挡住了的阳光,此时也得以显露了出来,黑影也渐渐逝去。这光从画面上来看,就是一片祥和之景。但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黑影代表的是幽灵恶魔,也代表了姬野的真心和隐藏着的心意。所以黑影消失,也意味着姬野的死去。而黑影逝去,重现光明,这本来应该是象征着希望出现和未来美好的;但此时对于秋的一方却是绝境,甚至已经是万念俱焚,只能是坐以待毙了。于是这和营造烘托出来的氛围形成了剧烈的对比和反差,突出了其中的违和感和难受;把这一种无比悲痛和绝望的感受,更深切、更真挚地传达给了观众;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气氛和进入剧情当中。这远比角色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叫和剧烈的声响要来得更让人绝望和难受;因为能叫出来,那就会给人一种“还有力气、还在心跳、还在战斗”的意味。在这里,作为一集结尾,一部分故事剧情的尾声,需要的是“落幕”和“绝望”的感觉;所以说制作方在这里处理得很好。

在剧情方面,由于蛇之恶魔的进攻,秋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幽灵恶魔等角色的战斗当中,因此而没来得及看到姬野的最后一面,没能看到姬野完全消失的那一刻。当秋回过头时,他的视野紧随着阳光的步伐,追随者黑影的逝去,但在光影之间只看到了空空的衣物,以及象征和代表姬野的眼罩落在了地上。这便从剧情和视角表现上进一步加深了“悲痛”的这一种氛围和感觉。光亮不曾就得是好的,黑暗未必一定是坏的。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黑影代表着幽灵恶魔,也代表着姬野;黑色的眼罩也象征着姬野。所以当背景里的黑影逝去,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所遁形的时候,那孤单的眼罩还是落在了阳光之中,在照耀下锃亮,像是在闪闪发光,这就象征和代表着虽然姬野已经死去了,但是她真实地存在过,她还留在了他人的心中,留在朋友们的心里,特别是秋和电次的心里。

这里边其实还有一些剧情上面的暗示。作者的创作风格是很喜欢提前铺垫以及构建剧情的上呼应互文或者说对称的。所以哪怕我们不知道后面的内容,也能从当秋没来得及看到姬野最后一面这一点上推测得出来这里绝对不会是秋和姬野在剧情上的最后关联;因为他们之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别。所以在之后的剧情里,秋必然还再遇到和姬野有关的元素。同时,蛇之恶魔攻击时选择的是吃掉对方身体只留下头部的这一种突兀的方式,这也暗示着泽渡茜必然也会是同样的下场;因为泽渡茜和姬野是一组对比。而且从画面和构图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一个暗示。

蛇之恶魔的形象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它的上下颚间的牙齿从形象上来看就是人的手。所以蛇之恶魔咬合的时候,本质上就是许多个人,或者说许多张手拥抱在一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会带来破坏和毁灭。所以这也再次体现了“拥抱”这一作品的中心之一的重要性,暗示了“拥抱”对于剧情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于“拥抱”和“爱情”的思考和理解。

以上就是分段的全部内容了。当然,在这里只挑了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片段和地方来进行讨论。

总评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集。这是第一季的前八集里,我觉得艺术性最符合我胃口的一集。这倒不是说别的集数的艺术性不高,艺术点不密集;实际上从《电锯人》开播以来,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的每一集的制作都是下足了力气和苦心的;认真去品尝的话,随处都可以看到制作者们的小心思和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但这一集确实是撬开了我的话匣子,让我煞费苦心去截图来评价。

所以同理,只要认真去品味,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集里有着制作方大胆的尝试,并且被灌输了大量地制作者们对于“艺术”和“美”的理解。这一些理解,重点体现在了镜头和画面的使用,构图的讲究,文学意象上的运用,节奏的把控,声音的控制和选择,等等。

通过这一集,我大概明白了制作公司MAPPA这么煞费苦心的用意和目的,制作者们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汗水的原因。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之前在观看时,感觉每一集看起来都不太一样的缘由。在此之前,我甚至想过这是不是因为对外包或者制作时不苛求一致,不过分严格要求细节而导致的观感不相同。但在这一集后,我明白了,也看得出来这一部作品的总监给予了每一集的分集导演相当大的创作自由。这一种“自由”,在我看来,大概就是只要基本基调和风格一致,其他的都可以自由发挥了。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每一集的风格的掌握、构图的思路、节奏的把控等等,大方向上的作品构成的因素,都不尽然相同一致。甚至是统一集里,都能出现画风不太一样的片段。

每一集ED的MV风格不一样,这其实就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换ED不尽然只是因为“钱多”、“资源多”、“名声响”等等。因为只要是对创作有追求的人,那么定然是对作品的质量是有所把关的。这便也就意味着着创作者们会尽可能地去灌输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而这一种理解,在短时间里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也就是说,ED作为一集内容里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一集的分集导演对于“美”的理解的。因为创作者们不会容许和自己理解不相符的事物出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的。这放到这一季的整体上来看也是一样的;一个人不会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件事情有十二种理解。风格和美感的不同,便就是给予了创作者们展现自己对于理解的自由的体现。

于我个人言,一部作品里,只要能运用得当,那么越是能有多的“理解”被展现出来,越是有多种风格和美感,越是多和密集的艺术点,那么我就越是高兴,看起来也越仔细和认真深入。

说在后面的话

我个人是很喜欢写影评的,也时常会写。所以对于像《电锯人》这样的,这种制作程度的作品,时常会有矛盾、纠结,甚至是拧巴的心情:这具体是指我一方面既希望每部作品都做得这部作品一样好,甚至是更好;每一集像这一集一样,都做得很好,每一个小细节都下足了心思,匠心独运;另一方面我却又会时不时希望他们不要做这么好。

前者,那自然是最真诚、最真挚的希望。毕竟,作品越好,好的作品越多,那么就能带给我们,带给读者和观众,更多的欣赏和享受,特别是艺术和“美”上的熏陶和享受,以及带来心灵上的释放,和给我们抛出更多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启发我们去思考。

后者呢,则是因为个人的惰性。越是好的作品,我便越是忍不住去写影评;越好,就会导致影评里所需要涵盖的细节越多;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最后所需要写的字数越多。于是我就懒了。就拿这一篇来说,在动笔去写之前,所有想要说的地方和细节的发掘和整体的构思,大概在看过第一遍原片之后只需要十分钟。但写得总比想的慢,手指动得总没头脑快,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客观的规律;于是真正动笔写起来,断断续续地写,大概花了我好长的时间。所以不敢去想假设好的作品一年有成千上万部,几千万个小时的时长,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但倘若要我只说一个“好”,甚至是连“好”都不说了,那我定是做不到的。因为身为人,我们平常说的“好”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是唯诺的“好”,有时候是真诚的“好”,有时候只是“好”,有时候“不好”也是“好”,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好”;“好”多,多得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不是“好”,是哪种“好”。于是假若只说“好”,那么也就混淆其中了;很可能旁人听起来觉得那甚至不是“好”,还可能是“坏”的,要不然怎叫得他只能说得出“好”来?

倒也不是说简单的评价就是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简单,节约的便就是时间——传达者的时间,接受者的时间。但简单,也必然也是有其不好的地方,有其难以描绘和传达的画面。一个“好”字,只能表达诉说者的态度,除此之外就再也不知道,也与其他无所关联。但到底还是节约了时间,所以简单也还是好的。

所以我没有选择去简单地评或者讨论,并不是觉得“简单”不好。只是单纯地觉得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观点都是宝贵而有存在的价值的。长得也好,短的也罢,不管是好评,亦或是差评,对于“艺术”和“美”这一块高墙,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砖。于是我相信都是必要的。或许那墙,它只有一块,但砖头却是无数的;虽然每一块砖受欢迎的程度不一样,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它们一定都会是多彩的;也尽是为此,于是“美”才得以是“美”,“美”才显以是“美”。

因此当我看到一部好的作品的时候,不一定必须是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甚至一道美食等等,都会忍不住想要尽可能地去细数其中的美好。这仅仅是因为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所以我要去述说;把别人传达给我的,把从别人那么拿过来的,美好的、温暖的,小小的心意和小心思,再给轻轻地给送出去。而不是因为我觉得我说得有对,写得有棒,又或者能从中获得些什么。只是想到倘若是这么好的作品,如果大家都只说一个“好”,或者是一个“坏”,甚至连“坏”都不说了,那就太可惜了;那对于这一个作品,甚至是创造了这个作品的人,对于它和他来说,都太孤单了。只是觉得,我有好好地往那一块墙上的空白,那一处缺口,那一个属于我的,哪怕一点也不受欢迎,也不耀眼的位置,给轻轻放上了一块砖;好好的填补了,轻轻地就像它从来没空出来过一样;那么我就心满意足,感到十分高兴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写长的评价和讨论的动力:快乐不在于完成的时候,而是在于书写的时候。

但完成的时候倒也是很快乐的,因为那一刻我明白我有好好地去对待它,认真地去回应它。我看到了,我知道了,我没有假装不知道——这大约是相当低的自我要求标准了。这对于我来说,便也就足够了。

写到这里时已经是圣诞节的凌晨了。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了,一个人吃好平安夜的晚饭后便就动手写了。晚饭既没有比显得平常更多,但却也没有显得更少;也还是一个人,但多少感觉好像比平日里更热闹了。这大概就是节日的气氛吧。所以在这里也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电锯人チェンソーマン(2022)

又名:链锯人 / Chainsaw Man

主演:户谷菊之介 楠木灯 坂田将吾 菲鲁兹·蓝 

导演:中山龙 

电锯人的影评

桑
桑 •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