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17

乡愁:影评作业大概要挂了

第一次知道塔可夫斯基是因为毕赣的《路边野餐》,说是抄袭模仿或是致敬老塔,但那个时候,不敢看他的电影,害怕自己看不懂。直到前几天读了老塔的《雕刻时光》。读完之后,开始一部一部看老塔的电影,从《伊万的童年》开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乡愁》。

《乡愁》讲了一个俄国诗人去意大利收集一位俄国音乐家的资料,音乐家因为无法释怀的乡愁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俄国发现自己无法在祖国生存而自杀,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情节,即使他们背井离乡,但他们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诗人在意大利遇见一位疯子多米尼克,他觉得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但世人依然在浑浑噩噩的活着,他把自己的妻儿关在屋子里长达七年,要拯救她们。最后,多米尼克在广场演讲后而自焚,成为一名殉倒者,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世人对真理,自由的思考。

其中穿插了诗人的梦境,在梦里,他回到童年在俄罗斯乡村的木房子里,回到自己的妻子和母亲身边。现实中是他的身边有个美女翻译,翻译爱着诗人,可是走不进诗人的精神世界,也不能探寻诗人的痛苦和忧郁。
影片的画面犹如一幅幅静止的油画,构图优美,下雨的房子中接水的瓶子,诗人在梦境里的母亲妻子,还有多米尼克住的废墟屋子和桌子,燃烧的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塔说:回忆与梦想,表达深邃的思想,发掘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影片一开始就是黑白梦境,在梦里诗人回到了家乡。黑白与彩色是梦境与现实的区分,在梦境里,他在俄罗斯和母亲以及妻子在一起,表达了人并不是被孤零零的被抛弃在空荡荡的世界里,他们和过去,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行为的意义和希冀。
在老塔的电影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们度过的时间,于时光中散布经验,在我们的心灵中沉淀,因果互为条件,彼此轮回。画面中时间的流动存在于镜头中,《乡愁》这部长达快两个小时电影才100多个镜头。影片中大量长镜头。这些长镜头表现了老塔以自己最大的饱满和真诚去遵循人物和环境的真实性。这些诗意长镜头,节奏舒缓,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民族精神,他们对真理,信仰的追求以及他们对祖国对家乡浓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体现在影片诗意的语言上。在多米尼克生长着杂草,昏暗,漏雨的屋子里,多米尼克说:一滴水加另一滴水只能是一大滴水,而不是两滴。他斑驳的墙面上写着1+1=1。这些都是多米尼克的世界,他想要告诉世人真理,想拯救世人,因此在殉道前演讲:我在哪里,如果我不是在梦里和现实中,这是我的新约,夜晚会有阳光,八月下雪,生命的源头,不再弄脏水源,这是什么世界,让疯子告诉你。表达了导演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他的信仰。但是广场上听他演讲的人只当他是疯子,他们睡觉,化妆,发呆,他们看着多米尼克殉道依然当他疯了。
在影片末尾是一段长达九分钟的长镜头里,诗人拿着多米尼克的蜡烛,他要完成多米尼克的愿望:拿着燃烧蜡烛走在圣水里,可以使世界恢复原样。他有着蜡烛熄灭了,从新再走,终于走到了对岸,他倒下去了。他又回到了梦境里:教堂包围下家乡的小屋出现在眼前。他最后把这部影片献给了母亲。
我觉得这部影片打开了我对诗意电影幻想的大门,作者电影表达着导演对世界的看法,有的人看过后得到共鸣,有的人会大骂,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是重要的,我也不知道,生活大概需要娱乐也需要艺术。

乡愁Ностальгия(1983)

又名:怀乡 / Nostalghia / Nostalgia

上映日期:1983-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25分钟

主演: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厄兰·约瑟夫森 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帕特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Tonino Guerra

乡愁的影评

Hiei
Hiei • 烛光
Dune
Dune • 摘抄
Zoe.
Zoe. •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