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06-01

无间道风云:融化在暴力之中


看了美国版的无间道,《无间道风云》名字应该是这样翻译吧,除了无奈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买来香港版本的剧情,加上两个大牌明星,就组织成了这样一个美国资产阶级大片。
  没了中国式的含蓄,暴力和血腥充斥着整个电影。在港版里黄秋生的死凄惨但是内敛,没有血腥,象一个散落的花瓣一样从天而降,掉在梁朝伟的面前的车顶上,那个分量足够震慑每一个观众的心,凄美的配乐响起,配上梁精湛的演技,把一个对自己整个生命中尤为重要的人的死,表现得恰到好处,一切的悲惨都从梁朝伟的那游离的眼神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段戏可算得上整个无间道电影里的经典,那种无声的悲痛,那种无奈,和那种无可侍从,在一瞬间充满了整个电影,没有眼泪,也没有血,就这么悄然的死去,两个刚刚分手的人在同一个世界的最后交集,在一片嘈杂中开始,也从一片嘈杂中结束。
  回到美国版的无间道上,显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造就了美国人永远不能知道东方的含蓄是什么。同样的情节,同样的从天而降,美国版的“黄秋生”死的更加凄惨,血飞溅的到处都是,为了增加真实感,甚至有几滴还飞到了镜头上,美国版“梁朝伟”的表现过于深入,深入到我都没感觉到他的悲痛,看着这个从自己卧底开始就一直和自己接头的人死在面前,那种处世不惊,似乎让他更有大将风范,但是却没有了一点人情味!甚至连配乐都剩去了,只是一大滩的血,和随后的杂乱的枪战没有一点的对比,让人觉得警长的死只是突然闪过就消失了。
  电影里充斥着大量的暴力镜头,港版里有一段曾志伟把梁朝伟手上的石膏敲碎的一段,而美版里,更加肆无忌惮,敲碎不算完,还拿起一只鞋在这只手上足足解气了有1分钟,看来当美国的小混混还真是不容易的多啊!
  这样的暴力镜头简直多得象牛虱一样,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只是对电影而言,让我大失所望,里面情节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毕竟花钱买了版权,都推翻重写就白白浪费了大把的银子,可是美国人只是学了皮毛,细节上的交代不清楚,和情节上的过于压缩,让我这个港版看了很多遍的人,都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以为到不如在情节上套上两杆大烟枪的东西,这样电影的可看性可能会更高,而且对于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的人也更能接受,一味的暴力和血腥真的很难让你联想到港版的幽雅和内敛。也许我们都没有察觉,太多的美国电影充斥着这样的简单的所谓的暴力美学,和东方的暴力美学有着严重的偏差,我们的暴力更倾向与一种内敛,即便是描写街头混混的你杀我抢也是建立在一种义气的内在之中的,而美国的暴力则不同,他们里面更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所谓的过分明显的黑白之分。
  很多年前,哥哥在看完电锯杀人狂之后有这样的评论,开始的时候坐在电影院里觉得和恶心,血到处乱飞,胳膊腿的到处都是,结果到最后的时候都笑出了声音,觉得再夸张点才好玩!美国的暴力,从来都是简单,机械的,血腥的,而我们却越来越乐于接受这样的暴力给我们带来的快感。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电影,很多导演都想拿到那个小金人,他们似乎背上了国家的责任感,这固然是好,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民族责任感,但是他们的电影里不一样是中国制造的外壳,和美国调调的暴力打斗吗?只是年代在古代,没有了枪炮,加进了所谓的高超的武功,再加进一点让中国人自己都摸不到头脑的玄学,就成为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好莱坞式的大片。
  别让我们再淹没在这样的暴力之中了,东方的人含蓄和内敛才是我们征服世界的武器,擦干净手上的鲜血,清醒一点看看我们脚下的路,该何去何从?
 

P.S在奥斯卡搬奖典礼上,居然把电影的来源说成了是小日本,不光鄙视评委,更鄙视导演,就不能出来说句话?

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2006)

又名:无间行者 / 神鬼无间 / 美国版无间道

上映日期:2006-09-26(纽约首映) / 2006-10-06(美国/香港)片长:151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马特·达蒙 杰克·尼科尔森 马克·沃尔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威廉·莫纳汉 William Monahan/麦兆辉 Alan Mak/庄文强 Felix Chong

无间道风云的影评